新浪微博
關(guān)注微博
會議新聞是黨報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還是黨報重要版面的“主食”。由于筆者大學一畢業(yè)就一直在黨報從事政治、科教文衛(wèi)方面的報道工作,大大小小的會議報道便成了筆者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對會議報道,筆者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評述:會議報道太簡單了,無外乎開會拿個材料,回報社照材料抄抄弄弄,zui后檢查一下出席會議的領(lǐng)導人名單有沒有漏報,排序有沒有錯位,一篇會議報道就算完成。
其實不然。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普通性、頻繁性、相似性、隱密性,會議報道曾讓許多記者“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事實上,要想寫好會議報道十分的不易。那種只是依據(jù)會議材料圈圈點點,而后穿靴戴帽,“輕車熟路”地克隆出一篇報道的記者,只能算是輕率的、不負責任的記者。優(yōu)xiu的勞思運作自然要特別警惕這種自以為是的做法,它要求的是跳出既有框架,認真搜尋資訊,精心建構(gòu)個性化框架,獨辟蹊徑的切入,藝術(shù)化的營構(gòu),zui終,寫出可讀性十足地會議新聞。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精心準備,做好關(guān)鍵信息采訪的策劃工作。例如,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xié)九屆三次會議期間,《經(jīng)濟日報.兩會特刊》的“議政參考”欄目,自一開始就運用大量背景資料和圖表,在反腐敗、西部人才開發(fā)、我國加入WTO問題等方面大做文章,為整體的介入“設(shè)計”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礎(chǔ)。對于記者而言,熟悉環(huán)境,讀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識上、政策上的準備,了解媒體的安排就十分必要。
2.關(guān)注并搜尋各種信息。會議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蘊藏新聞的“富礦”,只有懂得挖掘,才能從中獲取可貴的新聞線索。例如,2003年的一個上午,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同一個地點連續(xù)召開全市廉政工作會議、全市環(huán)保工作會議和全市教育工作會議。把三個會議壓縮到一個上午開,這種現(xiàn)象在以前還沒有過。這一特別的現(xiàn)象立馬引起了我的注意。會議正式開始前,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向明特地強調(diào),“所有與會人員要關(guān)閉各自的通訊工具或?qū)⑵湔{(diào)至震動狀態(tài)!闭f完,他還當作大家的面把自己的手機關(guān)了。在隨后的會議期間,市領(lǐng)導講話明顯比以往要簡練,會場秩序也比以往要好得多,看不到隨意走動、隨意接聽電話、交頭接耳等以往會議中常見的現(xiàn)象。這讓我意識到,從這天起,市委、市政府要打一個切實轉(zhuǎn)變作風的攻堅戰(zhàn);貓笊绾,我即從轉(zhuǎn)變會風這一角度入手,對當天的會議進行了報道。報道刊發(fā)后,受到了市領(lǐng)導和單位的充分肯定。不過這里必須說明一點。有的記者參加會議報道拿了材料就走,不但有違“堅守崗位”這四個字,由于采訪活動有始無終,細心收集會上的各種信息也就無從談起。新聞界有句行話叫“腳底板下出新聞”,參加會議報道必須注意“屁股底下出新聞”,要坐得住。
3.找尋自己的切入點。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讀解卻能不同,這是會議報道中應該切實注意的問題。例如,今年三月,南京大學博士生團一行20余人到淮安市盱眙縣馬壩中學與該校高中學生舉行面對面的座談會。如果按常理對座談會進行報道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報道顯然毫無新意。座談會上,我發(fā)現(xiàn)許多高中學生所談的問題大都是他們面臨高考壓力所產(chǎn)生的一些心理問題;氐綀笊绾,我便以心理問題為切入點,寫了一篇題為《南大博士與馬中學生面對面》的稿件,反映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并請教育專家有針對性地談了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對策。此稿見報后,與其他媒體所發(fā)稿件形成鮮明對比,大多數(shù)媒體記者只報道了座談會本身。
大體說來,會議報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熱點問題切入;有疑思切入;有典型經(jīng)驗和成就切入;由有價值的人物切入;由會外的空間中尋找角度切入;由資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縱向比較切入;由社會健全發(fā)展的關(guān)系切入......處處有新聞,但要識見敏與真。例如,《丹東日報》1986年11月21日發(fā)刊的《搬會場》,就是由因為講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生產(chǎn)問題而引起參加會議的人數(shù)太多,zui終不得不由原先確定的村級會議室搬到現(xiàn)在的小學操場找到了難得的角度;《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生命在六億年前就有了性別之分》的報道,則是由參加“第十三屆國際地質(zhì)大會”的一位中國教授的論文發(fā)現(xiàn)新的可能性,教授論文中那些連字典中都查不到的zui新科學術(shù)語,終于引出了一條轟動一時的新聞。郭玲春的自白可以說明問題:“我動用了并不富裕的積蓄,包括淺淺的人生經(jīng)驗和文學儲存。在看似轟轟烈烈或輕輕冷冷的會議上,常故作輕松,實則全身警戒,我捕捉著每一句發(fā)言,乃至每一聲感嘆。我觀察著大的背景,也不放過一個細瑣的情節(jié),以至與我的知己朋友閑談,還別有企圖地想摳出點‘意料之外’來!倍,“寫會議,從場內(nèi)‘游走’到場外”、“寫事,由此及彼,寫人由表及里”。
4.關(guān)注受眾需要,穿插必要的背景資料。例如郭玲春所寫的《紀念現(xiàn)代著名作家郁達夫遇難四十周年》的開頭:“聳立在人民心中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紀念碑上,有刻下了一個名字:郁達夫。這位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14天被日本憲兵擄走而‘失蹤’的愛國者、現(xiàn)代著名作家,今天又被冠以烈士的稱號。”“首都文藝界、新聞界和僑務工作者250余人上午集會,隆重紀念郁達夫烈士遇難40周年。”
5.尋求思路上的創(chuàng)新,也就是說要寫出個性來。會議zui易落入俗套,尤其是會議報道的導語部分。所以,應當以鮮明的個性風格去經(jīng)營它,增加可讀性。郭玲春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經(jīng)典之作。例如:
“以新聞報道為己任的350余名記者、編輯、播音員,今天成為被報道的新聞人物。這些常活躍于社會各階層,反映人民群眾的成就、愿望和呼聲的新聞群英薈萃北京,參加建國35年來首次舉行的全國優(yōu)xiu新聞工作者表彰大會!薄度珖鴥(yōu)xiu新聞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開幕》
“鄧小平同志今天走到千余名文學家、藝術(shù)家中間。繼1979年以來的又一次會面,揭開了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的序幕。”《第五次文代會開幕》
6.寫出細節(jié)。例如《私家偵探召開首屆國際偵探公司年會》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他們走起路來,皮鞋并不吱吱作響,他們也不用撇嘴角示意來代替說話,他們更無意照著什么人的下巴猛擊一拳。
這十幾個于昨晚在舍爾曼旅館集會的貌不出眾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私家偵探。在那里,他們召開了戰(zhàn)后首屆國際偵探公司年會。”
尚邦公考
微信號:dxgwyedu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