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相關閱讀
2014年安徽省公務員公務員面試資格審查定向招錄基層服務人員材料要求
2014年安徽省公務員面試備考交流QQ群42799731
【背景鏈接】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 2014年4月8日晚起,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美術館東街的三聯韜奮書店,開始推出為期10天的“深夜書房”試營業(yè)活動。此事在是社會上引起熱議。
4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稱贊三聯書店創(chuàng)建24小時不打烊書店,為讀者提供“深夜書房”很有創(chuàng)意,是對全民閱讀的生動踐行,希望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
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讀書日”,也是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日。當下中國,生活節(jié)奏日益緊張,時代逐利而煩囂,刷微博、玩游戲填充了本已稀少的空余時間,一杯清茶一本書的閑適,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在這個全世界閱讀傳統zui悠久的國度,“今天,你讀書了嗎”,竟成為令人尷尬的問題。
【標準表述】
[原因]
一方面國人整體閱讀氛圍仍顯淡薄,碎片化傾向明顯。當下年輕人并非不閱讀,實際上,他們的閱讀量非常大,但是這種閱讀和所提倡的傳統閱讀方式不同,年輕人更習慣于通過網絡、手機、電子閱讀器等來閱讀,閱讀表現出來另外一種形態(tài),變得電子化、碎片化和快餐化,變成了快速閱讀、淺閱讀、時尚閱讀。大環(huán)境造成人們閱讀生活的式微,網絡和各種新媒體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信息爆炸,人們很難靜下心來讀書,以閱讀為精神家園的人群比例愈加減少。
另一方面實用主義出版物受熱捧,影像文化擠占閱讀時間。相對于閱讀時間的壓縮和閱讀方式的短淺,中國人的閱讀質量更是輿論焦慮“閱讀危機”的焦點。無論是書店里的“暢銷推jian”還是網絡商城的“熱書排行”,養(yǎng)生學、成功學書籍多占據大半天地,名著與經典的銷售卻顯得較為暗淡。普遍的焦慮感,也讓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去讀書。即使閱讀,也多是讀一些流行、時尚、實用、消遣的讀物,對那些經典的、真正承載人類智慧的作品反倒敬而遠之。網絡收集信息空前便捷,人們獲得知識往往都是通過網絡“快餐式”的索取而“一步到位”,以往那種在閱讀中不斷體驗、探求與思考的過程就省略了。電影、電視和手機等影像文化的盛行也擠占了閱讀的時間。
[意義]
閱讀是zui根本的教育手段。讓閱讀成為國家的節(jié)日,借助這個表達個體心靈體驗的儀式,搭建起全國范圍內的溝通交流平臺,有助于推動共讀活動的落實,從而更快更好地傳承優(yōu)xiu中華文明。對于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來說,通過共讀、共寫,促進精神交流,就能實現真正的共同生活。進而言之,我們才能在傳統文化遠去、外來文化沖擊的不利局面下,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國家民心,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質,淳化社會風氣,建構核心價值,建設和諧社會。
[措施]
其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加大投入,滿足城市、鄉(xiāng)村的基本閱讀需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應當轉變思路,從傳統的管理思維轉為現代的服務思維,主動積極地為社會公眾的閱讀需求提供必要的、多元的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還應當營造全民閱讀氛圍,以行動帶閱讀,通過多樣的閱讀活動激發(fā)民眾閱讀興趣。
其二,要激發(fā)公眾閱讀熱情,除了全民閱讀立法,建設、開放更多圖書館以外,還要增強圖書館的吸引力。激活圖書市場競爭、降低圖書價格讓利于民,也有利于激發(fā)公民的讀書熱情。比如,除了政府主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以外,高校、科研院所與大型企事業(yè)單位圖書館也應對外開放,實現圖書資源共享。再比如,加強社區(qū)圖書館、村民圖書館、職工書屋建設,等等。此外完善書籍種類,更新圖書資源,減免借閱費用,簡化借閱手續(xù),很有必要。
其三,學校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矯正功利讀書觀,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校園氛圍,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通過校園讀書氛圍引導社會氛圍。
尚邦公考
微信號:dxgwyedu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