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指導:描述型定義
發(fā)布時間:2014.08.15 瀏覽次數:6180次 來源:尚邦公考
單定義判斷是政法干警考試行測中的重點題型,其出題形式為:題干給出一個定義,然后給出四個選項,要求考生選擇屬于或者不屬于定義的一個選項。解答單定義判斷首先要關注定義項部分的內容。由于下定義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且每種形式所對應的要點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解題方法也會有所區(qū)別。今天黨校公考針對單定義中的描述型定義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希望考生們好好掌握。
描述型定義
描述型定義是通過描述一個具體的實例或過程來說明,對定義有用法描述,往往是通過刻畫某個概念的來源、演變來說明該詞的意義,特別適用于哲學、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中的一些概念(效應)等。
描述型定義沒有明確的關鍵信息或要點,需要我們通過歸納其中的關鍵信息來理解這個概念。
而要準確歸納定義的關鍵信息,需要考生具備篩選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所謂“篩選”,是指從紛繁的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篩掉次要信息。所謂“整合”,是指對篩選出來的信息源進行重新組合、粗略概括。歸納關鍵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過程,也是舍棄無用信息、干擾信息的過程。
【示例】 前蘇聯研制的米格-25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同時期美國的戰(zhàn)機相比都要落后得多,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設計,使該機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達到當時世界一流水平。這一因組合協調而產生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被后人稱為“米格-25效應”。
上述示例通過米格-25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實際例子來說明什么“米格-25效應”,要了解“米格-25效應”的確切涵義,可根據以下步驟進行歸納:
(1)篩選階段。通過閱讀,可提取出“零部件”、“落后”、“整體性能”、“更為協調的設計”、“達到一流水平”等信息;
。2)整合階段。首先對提取的信息進行適當的歸納和整理,可將其歸納為:“較弱的部分經過組合協調可以產生較強的效果”,這就是“米格-25效應”的涵義。
【例題2】優(yōu)勢富集效應是一種起點發(fā)展理論,是指起點上的微小優(yōu)勢經過關鍵過程的級數放大,產生更大級別的優(yōu)勢積累。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優(yōu)勢富集效應的是( )。
A.某名pai大學建校時間很早,文化傳統(tǒng)悠久,并擁有政策資金等多方面支持,全國許多優(yōu)xiu的學生填寫高考志愿時都選擇了該校
B.上海的金茂大廈樓體高度略微超過“東方明珠”電視塔,被譽為“野中華第yi高樓”,因此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廣告商,各類會議也常在此舉辦,呈現后來居上的態(tài)勢
C.某教育培訓機構為了拓展業(yè)務,也像別的培訓機構那樣,通過發(fā)送宣傳單來進行宣傳,后來隨著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也更上一層樓,成為業(yè)內的典范
D.某服裝品pai設立之初,zui先提出要做“夾克之王”的理念,并通過電視媒體進行推廣,后來這個概念逐漸被人們認可,許多人都認為買夾克就應該買這個品pai的
解析:根據題干對優(yōu)勢富集效應的描述,可知優(yōu)勢富集效應是指:起點上的微小優(yōu)勢能產生更大的優(yōu)勢積累。A 項建校早、B 項高度略高、D項zui先提出“夾克之王”的理念均屬于起點上的微小優(yōu)勢,符合優(yōu)勢富集效應的定義;而C 項開始并未體現出任何的優(yōu)勢,所以不符合定義。故答案選C。
聲明: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由本站編輯整理發(fā)布,僅用于學習交流,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本站管理員進行刪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