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當前, “重要講話” 是新聞媒體以及機關(單位) 公文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詞語, 人們耳熟能詳。毋庸諱言, 事實上有很多“講話” 并不“重要”, 卻被人們習慣性地冠以“重要” 二字, “重要” 大有泛濫之勢。這種現(xiàn)象究竟好不好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 究竟什么樣的講話才真正稱得上是“重要講話” 呢? 按理說應當是指那些內(nèi)容重要、意義重大, 具有戰(zhàn)略性、前瞻性、創(chuàng)造性和真理性的講話。
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 不看內(nèi)容如何, 只要是領導同志的講話, 就毫無例外地在講話前面加上“重要” 二字; 眾多的新聞媒體對相關領導同志的講話在報道時也千篇一律地冠以“重要” 二字, 這是很值得關切和研究的。毛澤東同志在1957 年3 月12 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有一段話講得很精彩: “我們現(xiàn)在有些文章, 神氣十足, 但是沒有貨色, 不會分析問題, 講不出道理, 沒有說服力……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 對事物有分析, 寫文章有說服力, 不要靠裝腔作勢來嚇人! (人民出版社, 1964 年6 月版) 毛澤東同志在這里雖然指的是寫文章, 但對講話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我們設想一下, 如果不講職務、不看內(nèi)容, 只要帶“長” 字的講話就是“重要講話”, 究竟誰的講話才“重要”,久而久之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要講話”了, 弄不好還要加上“最重要” 乃至“最最重要” 的字眼, 豈不成了奇聞!
有的講話, 內(nèi)容本來非常重要, 但并未冠以“重要” 二字, 而人們一致公認它很重要。這樣的事例很多。例如1957 年3 月2 日《人民日報》第一版的大標題是: 最高國務會議舉行擴大會議, 副標題是: 毛主席就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問題講了話。以今天的眼光看, 這顯然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講話, 而《人民日報》在發(fā)表的時候并未冠以“重要” 二字, 只用了“講了話” 三個字,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這一重要講話的學習和認識。
又如, 1957 年3 月17 日, 毛澤東主席在天津人民禮堂做關于“雙百” 方針問題的講話, 內(nèi)容十分重要。而會議主持人、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黃火青同志的開場白不過是一句“請毛主席講話”, 寥寥6 個字。聽眾并不因為他沒說“重要” 二字而不重視毛主席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講話。要是我們今天的會議主持人講起來, 那就了不得了, 起碼要說這么一句, “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偉大領袖毛主席作最最重要的講話!”
可見, 講話重要不重要, 關鍵要看其內(nèi)容,而不是講話人的身份。實際上, 對領導同志的講話要不要冠以“重要” 二字, 我們認為還是應當務實一點為好。當年吳官正同志在擔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的時候, 有一次到《大眾日報》社去視察, 就省委領導同志活動的報道問題與報社領導“約法三章”, 要求今后“省委領導的講話, 從我開始, 在報道中不要說‘重要講話’, 把‘重要’ 兩個字去掉, 講話那么多, 哪有那么多重要啊!” 這段話講得多么切中時弊、直擊要害, 又多么深刻有力、發(fā)人深省, 令人拍案叫絕。
對于公文中的“重要講話” “重要指示”之類的習慣用語必須加以清理, 從實質(zhì)上講,這是當前公文文風方面所存在問題的具體體現(xiàn), 而文風問題又是黨風政風的折射, 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并切實加以糾正。
(摘自:秘書之友)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