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2015-12-08 15:14:03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08日 07 版) 作者:中共河南省嵩縣縣委書記 徐新
挪窮窩 改窮業(yè) 拔窮根 換窮貌
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干部論干事)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近年來,河南省嵩縣堅持易地搬遷與完善設施相結合、教育扶貧與產業(yè)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分戶施策相結合,努力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整合搬遷資金“挪窮窩”。精準扶貧需要整合資金,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千萬不能“撒胡椒面”,讓有限的資金打了水漂。嵩縣堅持縣、鄉(xiāng)、村三級書記抓扶貧,實行四大班子領導聯(lián)鄉(xiāng)包村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離崗。大力整合搬遷資金,將每戶補貼標準提高到3萬—5萬元,創(chuàng)新搬遷模式“挪窮窩”。對無搬遷能力的孤寡人員,由政府出資建設周轉房,產權歸集體所有,免費周轉使用;對特困戶,通過差別化重點補貼,提高補貼額度,建設保障房;對有一定籌資能力的一般貧困戶,建設普通安置房。通過周轉房、保障房、普通安置房“三房”建設,較好完成了4300戶1.68萬深山貧困群眾的搬遷安置任務。
抓好特色產業(yè)“改窮業(yè)”。精準扶貧不僅要讓貧困群眾“搬得出”,而且要“穩(wěn)得住”“能致富”。嵩縣是集山區(qū)、老區(qū)、生態(tài)功能區(q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qū)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我們在大力實施搬遷安置規(guī)劃的同時,著力推進后續(xù)產業(yè)發(fā)展和技能培訓,以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改窮業(yè)”。立足山區(qū)自然資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特色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旅游服務業(yè),讓貧困群眾既“上樓”又“上崗”,有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來源。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機制,為每個貧困戶解決3萬—5萬元貼息貸款,著力破解產業(yè)發(fā)展資金難題。與此同時,引進多家省內龍頭企業(yè),鼓勵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到貧困村投資興業(yè),帶動2萬多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4551元增加到2014年的8041元,貧困人口由8.464萬人減少到6萬人。
加大教育投入“拔窮根”。精準扶貧成效如何,要“先看房、次看糧、再看讀書郎”。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扶智重在增強“造血”機能、阻止貧困代際傳遞,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拔窮根”。嵩縣積極實施“培訓一個帶動一戶”計劃,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多方籌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對貧困家庭子女實行教育費用全免,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實行新招錄教師到農村支教兩年制度,規(guī)定縣直學校教師晉升職稱須有1年以上的下鄉(xiāng)支教經歷,以盡快提高貧困地區(qū)教育水平。
實施整村推進“換窮貌”。習近平同志強調,扶貧“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要作為一件實事擺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點,但做一件是一件”。開展整村推進“換窮貌”,是精準扶貧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熬艤鲜瞬,岔岔有人家,少的三兩戶,多在七八家”,這是嵩縣一些貧困村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我們在搬遷安置深山貧困群眾的同時,著力改善貧困村的水、電、路、衛(wèi)生等基礎設施條件,完成了140個村的整體推進。下一步,縣財政擬每年拿出2000萬—3000萬元專項資金,涉農部門按不低于年度資金總量的50%投入,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剩余54個貧困村的整體推進任務,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