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由于申論考試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的性質,所以,它的主旨也很明確,如前所述,就是要綜合考查應試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一、閱讀理解能力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一個材料,角度不同的人,往往會從中獲得不同的信息。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申論一般是圍繞某個問題給出一大堆材料,有的應試者能看到本質,有的應試者只能看到表象,由此可以反映出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
二、分析歸納能力
這是指對材料提煉加工的能力。如前所述,申論考試給出的材料一般是半成品,這些材料有的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有的根本沒有什么順序可言,凡是圍繞某個問題的方方面面的材料都給提供出來了。這些材料中有一些反映了主要問題,是有用的;有一些就完全是一些濫竽充數(shù)的內(nèi)容,是沒有用處的。那么在閱讀分析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取舍,沒有歸納分類,沒有排除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拋棄掉那些枝枝節(jié)節(jié)的內(nèi)容,就說明分析能力不高,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
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申論的主要考查目標。也就是考查應試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前面所說的閱讀理解和分析歸納zui終也表現(xiàn)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公務員每天面對的就是許多具體的事務,怎樣應對這些事務反映了能力的大小。這種能力具體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處理一般事務的能力,一是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一般是和突發(fā)相對而言的。公務員不僅要面對一般的日常事務例如各種會議、各種例行的簡報、資料匯編等等,還要應付各種突發(fā)事件。人類社會在發(fā)展、前行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預料之外的突發(fā)性問題。一個國家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各種天災人禍面前,像洪水、地震、流行疾病、交通事故、瓦斯爆炸等災難面前,如何來應對。這兩個方面實際上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四、文字表達能力
公務員要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或者主要內(nèi)容進行書面匯報,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規(guī)范、用詞準確、簡明扼要、說理透徹。申論的問題雖然非常靈活,但是對申論語言的要求一般沒有很大的變化。其中簡潔可以說是zui重要、zui基本的一個要求。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個叫茹太素的大臣,他曾給朱元璋上了一封一萬七千字的奏折,太祖讓人念到六千三百字的時候,還沒聽出個所以然來,大怒之下,當著眾大臣的面,打了茹太素一頓板子。第二天接著讓人念,當念到一萬四千七百字的時候,還是沒有聽出什么東西,又讓人把這位大臣打了一頓。第三天讀到了一萬六千五百字的時候才聽到原來是要建議做五件事情。假如這位大臣就用zui后面的五百字給皇上寫奏章的話,還至于挨兩頓板子嗎?時代雖然不同,道理卻都是一樣的。申論寫作同樣也是如此。由此可見,申論雖然也要求應試者具備相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能力,但它還需要應試者表現(xiàn)出深刻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分析歸納能力,尤其是較高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其難度顯然大于一般意義上的命題作文。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